1. 首页 > 手游攻略

大秦之横扫天下 大秦横扫诸天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刀锋

战国时期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国开展的一场震铄古今变革之路,一个大争之世的西部弱小之国,迅速崛起为统一天下之强秦。

历经几世,大秦锐士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并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给中国的历史发展留下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当时秦朝赫赫有名的四大军团,更是在帝国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的疑问,横扫六国之时,所向披靡的百万秦国锐士——四大军团,为何不能保大秦帝国传百世、千世?

公元前209年秋,大泽乡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但战争期间,大秦帝国首都保卫战抵抗起义军的部队竟然是由囚犯与少量首都御林组成的杂牌军——骊山军团。秦灭六国时的百万锐士都到哪里去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帝国倒塌时这四大军团的表现吧!

原来六国覆灭,天下一统,秦始皇还有两个目标,北击匈奴,南服百越。

匈奴骑兵强横,久为边患,百越蛮夷混杂,茹毛饮血,要想建立万世基业,这两个地方都不能扔下。南征北讨,看来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两相比较,当然是北强而南弱,所以北伐匈奴的任务交给了大将蒙恬,蒙家世代为将,忠心不二,蒙恬、扶苏率30万大军(长城军团)北击匈奴,长城军团是大秦帝国北方边境的勇士长城,秦末战乱前,沿长城布防以抗匈奴。

除了关中军团,长城军团实为大秦帝国最精锐的部队,所部多为骑马控弦之士,军队也是以老秦国军队为基础,皆乃久经战阵之士。据《史记》记载:长城军团最庞大时兵力达30万,秦末战乱时剩20万左右。长城军团战绩显赫,30万大军北伐,不到一年的时间击退匈奴700多里,夺取匈奴河套地区,屯兵于榆林。此时离秦始皇驾崩沙丘平台(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及秦末战乱还不到5年。

秦末动乱发生后,长城军团第二任统帅王离(即王翦之孙)奉命领军南下平叛,长城军团渡过黄河进入雁门关太原地区,后主要在燕赵旧地作战。先是在赵国叛将李良的配合下攻灭了武臣的赵国政权,之后赵国贵族赵歇在齐国支持下又重建赵国,长城军团的对手变成齐赵联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长城军团一部分人秘密南渡黄河,与濮阳骊山军团联合,于定陶击败楚军,并杀死将军项梁。不过这已经是长城军团最后的辉煌了。

次年,长城军团围困齐赵联军于巨鹿,巨鹿破城在即,神一般存在项羽抢先一步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切断了长城军团与骊山军团的联系,并在巨鹿城下给予师老兵疲的长城军团致命一击。最终主帅王离被俘虏,两位副帅苏角战死、涉间自杀,长城军团大部覆没,余部溃散。长城军团自王离接手后让人大失所望,王离虽有名将之称,但相比他的爷爷王翦,以及前任蒙恬,可以说算是个平庸之辈;长城军团与章邯的骊山军团回合后,两军却没有一个统一指挥,各自为战。

骊山军团是秦末战乱中新建的军团,数量大概在二十万上下,主帅是章邯。骊山军团于秦二世二年初编成,主体是关中地区的农民以及骊山刑徒,武器装备直接取自武库,骊山军团的编成由关中军团直接监督,可能也有一部分为关中军团成员,尽管《史记》记载骊山军团都是骊山刑徒,但是综合秦朝当时的实际情况及后来的研究成果,全部为骊山刑徒的可能性不大,骊山军团于二世二年初同关中军团击溃周章军并杀周章,继而出关于十二月攻陷张楚首都陈县,并消灭陈胜军主力,陈胜于城父被车夫所杀。镇压陈胜起义军之后,章邯名声大震。再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骊山军团要一鼓作气,进入旧魏国地区,攻克魏国首都,平定魏国地区的叛乱,击败增援魏国的齐楚联军,杀死魏王田儋。

二世二年九月,骊山军团会和长城军团于定陶击败楚军,杀死项梁,取得了平叛的最大胜利。二世三年初,骊山军团几乎扑灭了黄河南岸的所有叛军,并渡过黄河,攻占旧赵国首都邯郸并围困赵王于巨鹿。这支杂牌军为何会有这么好的战绩?主要取决于四点:一、章邯军原本都是修陵和囚徒,到了战场上有立军功的机会,相当于戴罪立功,类似于死士。二、而当时虽然陈胜的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但其实战斗力根本不高,沿途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抵抗才进展如此迅速。三、章邯军有关中军团部分组成,将领综合素质远胜于起义军。四、章邯军装备精良、后勤保障等强于起义军。

遗憾的是在巨鹿之战的最关键时刻,骊山军团未能顶住项羽军的猛攻而溃退,直接导致长城军团腹背受敌,粮道被断,最终造成了巨鹿之战的惨败。之后章邯统帅骊山军团退守安阳,收拢长城军团残部,至七月份,由于畏惧赵高迫害,章邯与骊山军团二十万人投降项羽。在新安,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骊山军团彻底消失。

关中军团是秦军之精锐,也是秦帝国最后的屏障。关中军团的郎中令军为皇帝的亲卫军官团,卫尉军为皇宫保卫部队,中尉军为内史(京师)地区的卫戍部队,人数应该不会超过6万人。在二世三年八月,刘邦率军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刺杀赵高并执政,派遣中尉军于峣关阻击刘邦,被刘邦所击败,最后子婴投降刘邦,关中军团几乎没有怎么作战便放下了武器。

而当年南下的一支军队——岭南军团。《史记》记载岭南军团约50万人,如今历史学界大多采信10万左右的数字。估计将军队、移民、徭役、运输的人数加在一起,可能有50万。

这支军队的素质应当为四大主力最差,因其主要是以材官(步兵)和楼船士(水兵)为主,几乎没有骑兵和车兵。

南征百越的任务,秦始皇交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屠睢。屠睢,这个听来生猛的名字还是第一次见诸史书,而且被称为尉屠睢,尉是常见军衔,可大可小,秦始皇的军师尉缭就当过国尉,但一般的尉只是中层军官。

屠睢兵分五路,齐头并进。但是,除了头脑发热的屠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行颇为不易。先不说岭南炎热,瘴疠之地,后勤困难,单是讨伐计划自身也是问题多多:五路分兵,明显轻敌。

结果不出所料,第一、第二两路由屠睢亲率向广西前进的秦军遭到了西瓯人的顽强抵抗。西瓯是百越的一支,屠睢头一仗杀了西瓯的酋长,但这些土人越发拼命,秦军反而困在崇山峻岭中动弹不得,屠睢中了流矢,一命呜呼,他的部下不是战死,就是病死、热死。主帅身死,剩下的残兵败将,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又逢雨季,平地水深数尺,唯有苦苦支撑,等待援军,可他们不知道,这一等就是三年。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攻陷苍梧(今梧州市),任嚣驻守苍梧,赵佗东下番禺(今广州市),平定东越,设南海郡,任嚣任南海郡尉,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

蒙毅率偏师西进,克桂林(今桂平市),置桂林郡,郡治布山县改称桂平县(取桂林郡平定之意);再沿黔江西进,平西越,置象郡,郡治武安县(今象州县)。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蒙毅屯兵桂平西采食,筑蒙城(今桂平市蒙镇故城)。

始皇帝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春,蒙毅北返咸阳,赵佗自番禺率军沿西江西进,抵赵里(今桂平市蒙圩镇流澜村)驻兵,同年夏,联合蒙城驻兵沿郁江西攻西瓯、雒越。赵佗很快击溃了今广西等地的西瓯族,移象郡郡治至崇山县(今崇左市东南),再沿左江向南进军,平定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再移象郡郡治至隘云关(今越南中北部的隘云关),秦军势力至河内以南。由此,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

然而当农民起义爆发后,对实际统治岭南的任嚣和赵佗来说,他们也面临着三个选择:

一、勤王

岭南世外桃源,大军数十万,要说勤王,倒也有这个资本,但暴秦无道,天下苦之。

二、举义

这位“东南之主”如果北上以争天下,并不是没有机会,而任嚣无此雄心,他也不想残民以逞。

三、割据

岭南方圆数千里,足以自保,干脆与中原断绝联系,管他洪水滔天,等天下安定再说。

岭南军团最高长官任嚣曾派人考查过咸阳的情况,发现咸阳秦二世昏庸和赵高把持朝政滥杀忠良,朝廷内部一塌糊涂。思虑再三,任嚣决定走第三条道路。于是他下令,以保存实力为理由:严禁军队北上作战,甚至还派重兵把守各个山关隘口。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

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南越国的疆土,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广州市。

至此岭南军团再也没有北上中原,他们就这样人间蒸发似的,抛弃了自己为之征战多年的大秦帝国。

这支军队之所以在秦末战乱时选择独立,并非一开始就是对帝国朝廷不怀忠心而欲独立,很可能是因为紧靠岭南的东南地区原为楚国故地,在秦末动乱时为反叛最为严重剧烈的地区,而岭南军团权衡两方实力而不愿受东南地区叛乱的冲击而危及自身,故而在战略上作出了自保的决定。